国产精品久久不卡,欧美亚洲h在线一区二区,日韩性爱电影网站在线视频在线视频在线,,,久久www成人

【十所百位黨員故事】石書濟 | 八十歲初心不改 他要做“永不退休”的科技工作者

來源:     作者:10所站點管理員     發(fā)布時間:2021年04月12日     瀏覽次數(shù):         

建黨百年歷史長河,

涌現(xiàn)無數(shù)動人故事。

十所承軍工報國使命而生,

經(jīng)歷多少崢嶸歲月。

  

近期,微視點推出“重溫初心·百位黨員故事”專欄。用中電天奧(十所)的百位黨員故事講述我們在黨的領導下拼搏奮進的歷史,分享砥礪前行、自強不息的故事,重溫那顆矢志不渝的軍工報國初心。

  

石書濟,黨齡41年

從項目攻關到科普宣講團

從青春年少到白發(fā)遲暮

他始終奔走在科技工作的“第一線”

初心不悔 歲月依舊

  

  

  談起為什么要入黨?石書濟總是對身邊的人說,自己出生在舊社會,成長在新社會。從出生、求學、再到工作,他切身體會到在黨的領導下,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他自己,則是要從上學時說起。

   

巧遇上學良機

  1941年10月,石書濟出生在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潭溪鎮(zhèn)石家村,家里條件雖然貧苦,但父母還是把他送到小學去接受教育。石書濟依靠著黨和國家提供的助學金讀完了小學、初中。上高中后,因為父母生病,石書濟家里的生活條件變得更加困難。有一次,他從長沙回家看望病重的父親,買不起返校的車票,就從家里步行了200多公里走路回學校上課。

  在臨近高考時,石書濟所在的高中收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訊工程學院(西軍電)的招生體檢通知,這意味著可以參軍上大學,不僅可以繼續(xù)讀書,學校發(fā)放的補貼也可以支持家里的生活 。石書濟看到通知后心想,他一定要去。

  可是當他和同學到達西軍電設在長沙的體檢地點時才發(fā)現(xiàn),收到通知的時間晚了幾天,招生工作已經(jīng)落幕。正在他們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一位部隊的領導看到了他們這群來自農村的孩子,和他們親切交談,問了家里和學習的一些情況,就說:“看著你們身體應該不錯,體檢這個就當你們合格了,你們就回家去,等著收通知書吧?!笔Ф鴱偷玫母杏X讓大家都很開心,但石書濟提出:“學校通知體檢的事情我們就晚了一個禮拜才收到,要是通知書還是郵寄給我們,丟了可怎么辦?要不您現(xiàn)場就把錄取通知書發(fā)給我們吧?!?/span>

  這位領導聽后一笑,當場就把通知書寫好,在現(xiàn)場發(fā)給了他們。石書濟還記得,他們幾個人激動地連返校的公交車都沒坐,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學校,因為上學的機會實屬不易。就是這樣一位不知名的“貴人”,讓他們這群農村的孩子,有了繼續(xù)上學的機會。

  

從艱難的歲月一路走過

  1966年,從西軍電本科畢業(yè)的石書濟就分配到十所。1970年開始,石書濟全程參加了多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tǒng)研制,并多次執(zhí)行航天發(fā)射任務,充分體會到了當時科研條件的落后、研制試驗的艱辛、失利時的痛苦、成功時的喜悅、獲獎時的光榮。幾十年來,他也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十所航天測控系統(tǒng)總設計師,并曾擔任總裝和中國電科院導航測控專業(yè)組組長,是中國航天快速發(fā)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回顧十所乃至中國航天的發(fā)展,最讓石書濟不能忘懷的還是科研條件的落后和工作的艱苦,當時十所的儀器設備和其他單位比已經(jīng)算是比較好的,但是從完成科研任務來說,還是遠遠不夠。

  他還記得,在當時為了獲取有效的試驗數(shù)據(jù),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所有的測試數(shù)據(jù)都需要用手去拉計算尺,要通過“手上的功夫”去完成科研任務中的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聯(lián)試難度大,數(shù)據(jù)處理十分費時。因此,大家只得白天進行系統(tǒng)聯(lián)試,晚上通宵達旦地處理數(shù)據(jù)。

    

(1984年4月初,我國第一顆試驗同步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前夕,深夜,我所155工程隊人員疲乏而又興奮地走出機房)

   

  但即便是在那樣艱難的歲月,石書濟還是堅持下來了。他在十所工作至2001年12月退休,退休后仍由十所返聘工作至2012年。在十所工作期間,他在全程參研和主研的衛(wèi)星、載人航天、探月等重大項目的測控系統(tǒng)工程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持證)、二等獎三項(持證)以及部委級獎多項(持證),質量金質獎和部優(yōu)產(chǎn)品獎多項;并多次獲部委及所級立功獎勵,被授予“部級突出貢獻專家”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88年3月19日,遠望二號凱旋江陰基地。我所16名赴遠洋參試人員受到了所領導熱烈歡迎)

  

(1994年5月13日,國防科工委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某系統(tǒng)研制方案評審暨合同簽訂會)

  

從科研的實踐者到科普宣傳

  退休后,石書濟并沒有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石書濟就開始在社會上做科普報告工作,退休后,他便一心扎在了社會工作中,先后任中國宇航學會、中國高科技產(chǎn)業(yè)化協(xié)會、中國檔案協(xié)會等多個一、二級學會、協(xié)會理事、副理事長及委員;四川省老科協(xié)、中國老科協(xié)電子工業(yè)分會理事,十所老科協(xié)理事長及省老科協(xié)科普宣講團成員等職。

  做科普報告,是石書濟社會活動的重心。他做的報告有近20個題目,主題包括“安全形勢”“航天事業(yè)”“個人成長”等方面。在石書濟看來,科普報告一方面難度大,由于信息源復雜,在工作中要注意材料的真實性以及歷史資料的累計;二是表達要精準,要用直白平實的語言把正面的觀點講清楚。因此直到今天,他還仍然堅持學習和寫作。

(2012年4月28日,裝備生產(chǎn)部、共性技術部團支部邀請石書濟講課)

  

  石書濟說自己做科普報告,一不講究排面,對于地點、條件都沒有什么要求;二不挑選對象,他去過部隊和政府機關、走過中小學校,也前往過離退休人員中,不論在省內還是省外,只要有機會,石書濟就愿意走出去,為更多人帶去科普報告。2017年,石書濟榮獲中國老科協(xié)“突出貢獻獎”;2019年,被授予中國老科協(xié)“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在問到為什么在退休后還在堅持做這些,石書濟說:“今年,我已經(jīng)80歲了,就想趁現(xiàn)在還能動、還能跑,盡量多做點事。”


編審 | 黃庭柏  編輯 | 鄭夢雨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