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 | 中電天奧(十所)各團支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中電天奧(十所)團委堅持黨建帶團建,在黨委指導下,扎實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各團支部結合實際,突出“深學細悟”和“增信力行”,全面系統(tǒng)學習黨的百年波瀾壯闊歷程,深刻領悟黨領導人民取得輝煌成就的歷史智慧,汲取新時代奮進力量,在深學細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接續(xù)奮斗中展現(xiàn)青年作為。
四種方式抓學習 牢記使命強信念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緊抓“感悟思想偉力”這一要求,通過領導干部領學、團支部組織集中學、先進榜樣示范學、青年潛心自學四種方式,深入領會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全面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01
黨史主題黨課引領學
中電天奧黨委書記、董事長、十所所長張建軍結合黨史、青年運動史以及中電天奧(十所)當前正在著力推進的數(shù)字化轉型,為青年講授“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黨課。各團支部也通過邀請黨(總)支部書記講團課等形式,進行“四個專題”集中學習。
02
黨史學習沙龍交流學
中電天奧副總經(jīng)理、十所副所長、四川省青聯(lián)委員謝春茂參加機關聯(lián)合團支部組織的“電科青年跟黨走”黨史學習沙龍,并講授專題黨課。各團支部結合支部“三會一課”,通過黨史微視頻、黨史重大歷史事件分享等形式,充分交流分享黨史學習心得體會。
03
先進榜樣示范學
召開主題座談會,邀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成都工匠、電科百名杰出青年、扶貧干部代表分享奮斗成長故事,引導青年員工將學習黨史與學習身邊榜樣相結合,把責任擔當體現(xiàn)在做好日常每一項工作中,將青春理想融入每次重大項目的攻堅克難中。
04
線上線下自覺學
團委為青年購買《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等學習書目,定期在團支部微信群推送團中央“青年大學習·一起學黨史”,開設“百年黨史天天讀”專欄,方便青年日常深入學、線上隨時學。
聚焦重點任務 引領青年立足崗位做貢獻
結合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各團支部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充分發(fā)揮“號”“隊”“崗”的平臺作用,共創(chuàng)建智能協(xié)同Signal感知等“青年文明號”18個,創(chuàng)建知識管理平臺建設等“青年突擊隊”25個,創(chuàng)建特種平臺生產(chǎn)保障等“安全生產(chǎn)示范崗”9個,引領青年積極投身公司改革發(fā)展,為高質(zhì)量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由團支部牽頭,在團員青年中開展“1+N”創(chuàng)新沙龍活動,在同一專業(yè)方向打造跨部門朋友圈,促進所內(nèi)各部門青年之間的技術知識交流共享,形成較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
紅色資源用心悟 傳承精神勇?lián)?/strong>
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各團支部紛紛組織青年前往成都戰(zhàn)役紀念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公園、紅軍長征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現(xiàn)場學習,沉浸式教學,置身其中用心感悟革命的艱苦歷程,深切緬懷革命先烈,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
開設“黨史學習放映廳”專欄,向青年員工推薦紅色影視劇,結合歷史故事生動學,各團支部組織開展《懸崖之上》觀影及交流活動,感受革命先輩們在絕境之中依然心向黎明、舍生忘死,堅守信仰的革命情懷和斗爭精神,堅定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信心決心,激發(fā)青年干事創(chuàng)業(yè)斗志。
關注青年需求辦實事 履行社會責任見行動
團委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隊,將黨史學習教育和國防知識科普相結合,集團首席專家、“國防科技講堂”講師志愿隊走進樹德中學、沙灣路小學、石筍街小學等為中小學生宣講軍工事業(yè)發(fā)展史、國防科技進步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愛國和科學的種子。
團委組織青年志愿者赴德陽市中江縣參加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暨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國防科普知識送教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深入阿壩州小金縣窩底鄉(xiāng),開展“學習脫貧攻堅精神”交流活動,為當?shù)匦W送去了在所里募捐的圖書、運動器材等愛心物品。
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對單身公寓進行清潔打掃、開水器去垢、宿舍環(huán)境消毒等工作。
關注青年交友需求,聯(lián)合多家單位舉辦了“青春有約,緣來是你”青年聯(lián)誼活動。
中電天奧(十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員工在學習中砥礪初心,堅定前進信心,激勵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強軍重任、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和中電天奧(十所)高質(zhì)量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
記者 | 黨建工作部 王曉冉
編審 | 黃庭柏 編輯 | 鄭夢雨